![]() |
![]() | 全國服務熱線 13599918851 |
電話: | 0592-6058068 |
手機: | 13599918851 |
QQ: | |
傳真: | 0592-6058068 |
郵箱: | 3295298005@qq.com |
網址: | www.gxnnjh.com |
地址: | 福建省廈門市湖里區馬壟路11號佳益工業園區518/520 |
作為全球500強企業,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動化領域的專家施耐德電氣在公司近180年的發展歷程中不斷開拓進取,積極創新。自1987年在天津成立第一家合資廠,施耐德電氣中國根植中國近三十載;從最初的中低壓配電及工業自動化行業領先者,發展成能夠為能源與基礎設施、工業、數據中心與網絡、樓宇和住宅五大市場的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能效解決方案,并幫助它們提高能效達30%。
目前中國已經成為施耐德電氣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,在中國施耐德電氣擁有26000名員工、3個主要研發中心和1個施耐德電氣研修學院 。另有26家工廠、8個物流中心、5個分公司和40個辦事處遍布全國。
回溯施耐德電氣在中國的發展歷程,1987年施耐德電氣在天津成立第一家合資工廠梅蘭日蘭,將斷路器技術帶到中國,取代傳統保險絲,使得中國用戶的用電安全性得到提升,并為斷路器標準的建立做出了貢獻。
90年代初,施耐德電氣旗下品牌奇勝率先將開關面板帶入中國,結束了中國使用燈繩開關的時代。
隨著中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,施耐德電氣融入中國的步伐也日益加快。施耐德電氣憑借技術和產品,全面參與了眾多中國能源和基礎設施建設,其中包括為三峽工程、西氣東輸、南水北調、嶺澳核電站等重大工程提供設備和服務。
近年來,通過在能效管理領域的不斷深耕,施耐德電氣在許多重大的國內和國際性活動中嶄露頭角。2008年,施耐德電氣為北京奧運會43個場館和輔助設施提供產品和解決方案;2009年10月,施耐德電氣為中國六十周年慶典提供了可靠的電力保障;2010年上海世博會,施耐德電氣為4個展館提供了技術支持,并為23個世博會場館提供了解決方案與服務。
施耐德電氣在與中國經濟共同成長的同時,作為企業公民也在積極履行社會責任。自2000年至今,施耐德電氣已向中國社會機構捐贈現金及物資價值逾1億元人民幣,員工捐款近1000萬元。施耐德電氣策劃并執行了碧波計劃、Luli項目、 緊急救助項目和大學項目等一系列社會責任項目。
據了解,碧波計劃是施耐德電氣在全球開展的,將最安全、最清潔的能源提供給社會最需要幫助的人民,同時用電氣相關教育培訓來幫助貧困青年掌握專業技能,開啟人生的一項創新且可持續發展的計劃。自2009年起,碧波計劃在中國先后實施了農民工子弟職校資助項目、大學生公益獎學金項目、無電村新能源援助項目和鄉村電工培訓項目。至2013年,碧波計劃已資助全國8所職業技術學校建立了電工實驗室;通過設立公益獎學金資助了10所大學的800余名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;通過先進的太陽能解決方案使新疆喀什葉城縣柯克亞鄉無電地區的600多戶家庭及3所小學用上了安全、清潔的電能,惠及村民近5000人。
Luli 項目則是由施耐德電氣總部基金會發起的,在施耐德全球推行的員工公益項目,旨在在全體施耐德員工中推行施耐德企業社會責任文化和理念,并通過員工參與,改善貧困孩子的健康及教育狀況。每年夏天,施耐德電氣都會在全球開展為期一周的“Luli公益活動周”,鼓勵員工以多種形式參與公益活動。Luli項目自2000年發起至今,在中國已資助建立了9所希望小學,多次向貧困地區學校、孤兒院、特殊教育學校及兒童公益機構捐款捐物,并開展了貧困兒童醫療救助等項目。
2010年,施耐德電氣正式成立志愿者隊伍,并成為唯一一家被北京團市委授予“節能增效志愿服務隊”稱號的外資企業,目前已擁有500余名員工志愿者,每年多次開展志愿者授課、走訪打工子弟學校、慰問兒童福利院和敬老院、回訪新疆無電村等志愿活動,累計志愿服務時間超過3萬小時。
此外,為支持電氣相關人才的培養及科研創新,施耐德電氣于2006年啟動了大學合作項目,至今已累計捐贈了價值5000萬元人民幣的資金及實驗設備,與全國21所知名高校合作共建了具有行業特色的聯合實驗室,覆蓋電力、冶金、石油、太陽能等11個行業,合作編寫了13本教材,每年有近10000名學生在實驗室學習。同時,施耐德電氣也堅持在高校中推廣節能理念,推動綠色校園建設。